公益项目

田野观察

2022.07.21

《田野观察》是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在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的特色栏目,面向院内全体师生,以及由各组组长推荐的、拥有发展中国家1年以上田野调研经历的院外校外学者征稿。

《田野观察》从区域国别研究学人的视角出发,再现田野生活图景,注重可读性、知识性或趣味性,凸显一定的学术性、思想性,供区域国别研究学人和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感兴趣的大众阅读。

本栏目稿件主题涵盖区域国别研究田野工作中的过程、方法、理论及反思等,呈现包容性和多样性。主要包括基于田野工作相关的经验性资料整理、有趣的田野故事、田野笔记、田野工作的方法论思考及基于田野工作的相关理论思考,或基于田野工作的反思与批判。比如,发达国家/发展中国家访学心得、社区观察,发展中国家的田野随笔、生活感悟、心路历程、田野趣事、田野笔记、田野生活琐事等,或某方面热点或某重大议题的观察与思考等。

《田野观察》首期于2020年10月刊载,2022年起为半年刊,一年两期。

2020年第一期(总第一期)

标题作者
房间里飘来一只萤火虫李宇晴
符号变化:马六甲须弥顶清真寺的田野思考傅聪聪
金币怪象:一次在伊朗的购币经历刘岚雨
智利奶奶们——我的两位智利房东徐沛原
隐秘的角落:摩洛哥社会“越轨行为”的能见度与自我审查丁辰熹
参加阿联酋传统婚礼是一种什么体验?马悦
几抹色彩——抗疫与抗议中的美国小城郭迅羽
肯尼亚海关与法庭遇困记齐腾飞
传统与现代:寻找吉尔吉斯社会中的“游牧因子”王涛
传统还是犯罪?抢亲——哈萨克斯坦的社会迷思谢维宁
初探贾夫纳半岛:在弹痕与现代化之间何演
“伊巴丹学派”沉浮录:记田野中的一次对话李连星
一个中国女孩在坦桑尼亚的烧烤创业记(上)肖齐家
不幸中的万幸:车祸后的浴火重生雷定坤
初访安第斯:波哥大短访随笔王诗傲
第一次“田野”考察:坦桑尼亚Nyarugusu难民营行记冯理达

2021年第一期(总第二期)

标题作者
田野间的语言观察和有效沟通——有关我在南非的田野杨崇圣
在巴黎遇见非洲:我的法国豪萨语研修记王书剑
墨西哥是一个危险的国家吗?——反思公共安全与治理策略李音
田野琐记:曾经平静的提格雷江源
摩洛哥的那些社会百态江琪
美丽“她者”:我的坦桑尼亚二房东高良敏
伊朗式个人主义:家之外的自我追逐刘岚雨
苏普拉(Supra):走近格鲁吉亚的传统宴会梁孔孔
让我为你撑起一个“屋顶”:记一次在阿根廷志愿建房经历袁梦琪
上帝之城:里约热内卢的田野笔记刘博宇
喀麦隆雅温得南部工业区田野调察记唐溪源
从“世界尽头”到篮球往事——在法国、美国、马达加斯加打球的那些年熊星翰
一个中国女孩在坦桑尼亚的烧烤创业记(下)肖齐家
日惹几日几人曾嘉慧

2021年第二期(总第三期)

标题作者
古巴的“传呼机”与“土豆”大叔唐永艳
“老乡见老乡,两眼泪汪汪”:坦桑艾滋病故事的另一面高良敏
马尔代夫群岛的时间、现实与恐惧朱方方
商业与情怀之间:坦桑尼亚旅游业的中国身影肖齐家
一个希伯来语学生和家人在东耶路撒冷的九个月梅华龙
漆黑星空下的游牧民——两位巴西年轻人的故事刘博宇
疫情面前,马拉维人为何拒绝佩戴口罩李加方
基辅田野印象:俄罗斯和西方之间周游
西孟加拉问路故事王令齐
新冠疫情中的达累斯萨拉姆李乖琼
从开罗到亚的斯亚贝巴:多元视角下的埃塞俄比亚复兴梦段九州

2021年第三期(总第四期)

标题作者
战争的距离刘岚雨
同一屋檐下的租客——我在坦桑尼亚的女同事高良敏
阿根廷的马黛茶文化袁梦琪
一条铁路,一个国家——肯尼亚铁路与殖民旧事齐腾飞
中国女孩在聂鲁达诗社的日子——中智诗歌交流的桥梁汪可可
偏见与傲慢——哈萨克斯坦抗疫实录谢维宁
在仰光大学教课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姚颖
漂泊的“胃”:作为成都与特拉维夫两地的异乡人杨光
在想象与现实之间——记一次加蓬投资调研之旅唐溪源
宗教王国:沙特的礼拜与斋月王霆懿
行走库拉河:高加索的山水时空石靖
哈国警察故事科里亚
“再造”的古巴美食和古巴厨房里的“美食家”(上)唐永艳
来自东南亚的海南鸡饭:美食中的族群互动、再生产与全球化(上)傅聪聪

2022 年第一期(总第五期)

标题作者
贺卡、笔记本与田野伦理反思熊星翰
贝鲁特停电时李高明慧
纸上得来终觉浅——在缅甸做调查实验姚颖
13/874份的莫城往事石靖
从武士到门卫:我的马赛兄弟高良敏
老挝志愿者服务:构建“在地”的情感联结刘北
从哈佛看巴以问题:在校园和田野之间段九州
乌托邦之旅:泰国工人新村李宇晴
小社会中的“混合语”——某中资公司刚果(金)营地语用生态的观察与实践董慧
来自东南亚的海南鸡饭:美食中的族群互动、再生产与全球化(下)傅聪聪
“再造”的古巴美食和古巴厨房里的“美食家”(下)唐永艳